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通过体位管理、氧疗支持、气道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等方式护理。该病通常由严重感染、创伤、吸入性损伤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症状。
1、体位管理
患者需采取半卧位或俯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有助于改善膈肌活动度,减轻肺水肿。俯卧位通气每日需维持12-16小时,可促进背部肺泡复张。注意避免长时间单侧卧位,每2小时协助翻身一次,防止压疮形成。
2、氧疗支持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氧流量,目标维持SpO2在88%-95%。无创通气首选高流量鼻导管给氧,若无效改用面罩通气。机械通气患者需监测气道压力,采用小潮气量策略。每日评估氧合指数,及时调整呼气末正压参数。
3、气道护理
使用加温湿化器维持气道湿度,痰液粘稠者可雾化吸入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每4-6小时进行密闭式吸痰,操作前给予纯氧2分钟。气管插管患者需固定气囊压力在25-30cmH2O,每日检查导管深度。
4、营养支持
早期启动肠内营养,选择高蛋白配方奶,每日热量按25-30kcal/kg计算。胃潴留量超过200ml时改用幽门后喂养。静脉补充谷氨酰胺可保护肠黏膜屏障。每周监测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
5、心理疏导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对清醒者解释治疗仪器的用途。播放舒缓音乐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使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指导家属通过握手表达支持,避免在床旁表现过度担忧情绪。
护理期间需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在1-2ml/kg/h。保持病室温度22-24℃,湿度50%-60%。康复期逐步进行床旁坐起训练,使用呼吸训练器改善肺功能。出院后定期复查胸部CT,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源,戒烟并接种肺炎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