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有哪些表现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急性肾损伤。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苍白、乏力、血尿、少尿或无尿、水肿、高血压、神经系统异常等。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可能与感染、遗传因素、药物使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就医干预。
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是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核心表现之一,由于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红细胞机械性破坏。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苍白、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血液检查可见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升高、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增多。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因,如控制感染或停用可疑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血浆置换。
2、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源于微血栓消耗,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100×10⁹/L。患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出血倾向,但严重自发性出血较少见。血小板减少程度与肾功能损害常呈正相关。治疗上需纠正基础病因,避免输注血小板以免加重微血栓形成,除非存在活动性出血或需进行有创操作。
3、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导致,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甚至无尿,伴随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及电解质紊乱。肾脏病理可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肿胀。治疗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重者需肾脏替代治疗,部分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病。
4、神经系统症状
约半数患者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包括烦躁、嗜睡、癫痫发作、视力障碍或偏瘫等,与微血栓形成导致的脑缺血或高血压脑病相关。神经系统症状多出现在疾病早期,需紧急处理高血压和代谢紊乱。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能正常或显示缺血性改变,脑脊液检查通常无特异性发现。
5、消化系统表现
腹泻是典型前驱症状,尤其见于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感染相关病例,可为血性腹泻。腹痛、呕吐、肠梗阻也可能发生,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或坏死。部分患者肝脏受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治疗需积极补液纠正脱水,慎用止泻药,必要时进行胃肠减压或外科干预。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风险。饮食应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限制高钾食物摄入,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液体入量。监测每日尿量、血压及意识状态,出现抽搐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定期随访肾功能、血压及血常规,评估疾病进展或复发迹象。疫苗接种需谨慎,尤其活疫苗应暂缓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