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康复训练要注意什么
脚踝骨折康复训练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结合个体恢复情况调整强度。康复过程中可能涉及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强化、平衡练习等内容,需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1、分阶段训练
急性期后1-2周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可使用弹力带辅助踝泵运动,避免主动发力引发疼痛。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步过渡到抗阻训练,如坐位提踵、弹力带背屈训练。完全负重需经X线确认骨痂形成后再开始。
2、控制训练强度
训练时疼痛程度应控制在3分以下(10分制),次日无肿胀加重。单次训练时间从10分钟逐步延长至30分钟,每周增加不超过10%的负荷。出现皮肤发红发热需立即冰敷并暂停训练。
3、重视平衡训练
骨折后本体感觉减退需通过平衡垫、单腿站立等训练重建。初期可扶墙维持20秒,逐步过渡到闭眼站立。训练前后需检查患肢有无水肿,配合压力袜可预防静脉回流障碍。
4、避免错误姿势
禁止早期进行跳跃、旋转等高风险动作。步行训练时需保持足跟-足尖正确着地顺序,使用助行器期间注意调整步态。穿硬底鞋可减少踝关节异常扭转,定制鞋垫能改善力线异常。
5、营养支持
每日补充800-12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豆腐等食物获取。维生素D3每日400-800IU促进钙吸收,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2-1.5克。吸烟饮酒会延缓骨愈合,康复期需严格禁止。
康复期间每周需复查康复进度,定期拍摄X线片评估骨愈合情况。夜间睡眠时建议使用踝关节支具保持中立位,白天活动间隙可冰敷10分钟缓解肿胀。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骨质疏松患者应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若训练后持续疼痛超过48小时或出现关节僵硬,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