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食物过敏如何控制饮食 食物过敏儿童饮食注意这五点
儿童食物过敏需严格回避过敏原并保证营养均衡,控制饮食主要有回避过敏食物、替代营养来源、阅读食品标签、分餐制管理、定期营养评估五点。
1、回避过敏食物
明确过敏原后需完全避免摄入相关食物,如牛奶过敏者禁用所有含乳制品。常见高致敏食物包括鸡蛋、花生、鱼虾等。家长应记录儿童过敏史,就诊时携带既往过敏反应记录供医生参考。对可能含有过敏原的加工食品如饼干、调味料等需特别警惕。
2、替代营养来源
牛奶蛋白过敏可选用深度水解配方粉或氨基酸配方粉替代。鸡蛋过敏时可从肉类、豆类补充蛋白质。需在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制定替代方案,定期监测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钙等易缺乏营养素。
3、阅读食品标签
购买预包装食品时需仔细核查成分表,警惕过敏原的交叉污染风险。注意识别不同名称的过敏原成分,如酪蛋白、乳清蛋白均属牛奶成分。进口食品需关注过敏原提示信息,避免购买未明确标注过敏原的产品。
4、分餐制管理
家庭实行分餐制避免交叉接触,过敏儿童餐具需专用并明显标记。幼儿园等集体环境应建立过敏儿童档案,配备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外出就餐时主动告知过敏史,选择清蒸、白灼等低风险烹饪方式。
5、定期营养评估
每3-6个月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营养指标检测,评估膳食回避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对于多重食物过敏儿童,建议在专科医院进行营养风险筛查。随年龄增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开展食物激发试验,动态调整饮食方案。
家长需建立详细的饮食日记记录儿童进食情况及反应,注意观察皮肤、呼吸、消化系统等过敏症状。日常备妥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严重过敏史者须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烹饪时优先选用新鲜食材,避免油炸、烧烤等高温加工方式,可适当增加小米、南瓜等低敏谷物摄入。定期与儿科医生、营养师沟通,根据儿童年龄和过敏程度个性化调整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