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乏力、体重下降、关节痛、皮肤紫癜、周围神经病变、肾脏损害、肺部浸润等。该病属于系统性血管炎,可累及多个器官,临床表现多样,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病理结果综合诊断。
1.全身症状
患者常出现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包括持续低热、明显乏力及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这些症状与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可能伴随夜间盗汗或食欲减退。部分患者会误认为普通感冒而延误就诊。
2.关节肌肉症状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多表现为对称性关节肿胀疼痛,常见于膝关节、腕关节等部位。肌肉疼痛多呈弥漫性,可能与血管炎导致的肌肉缺血有关,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能力。
3.皮肤表现
特征性皮肤病变为可触及的紫癜,好发于下肢,按压不褪色。还可出现网状青斑、皮肤溃疡或结节。皮肤活检可见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改变,这些病变反映小血管炎症累及真皮层。
4.神经系统损害
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肢体麻木、刺痛或肌力下降,多为多发性单神经炎形式。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头痛、癫痫或脑卒中样症状,与血管炎导致神经缺血或出血相关。
5.肾脏损害
肾脏受累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病理可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部分患者进展快速,数周内可出现少尿型肾衰竭,需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或免疫抑制治疗。
患者日常需注意监测血压、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避免感染诱发疾病活动。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缓解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饮食宜选择低盐优质蛋白食物,限制高钾食物摄入。所有治疗均需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