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怎么回事 从四个原因认识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可能由遗传因素、高脂饮食、胆汁淤积、胆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碎石、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存在家族聚集性,可能与基因突变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异常有关。这类患者通常表现为胆固醇结晶沉积,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建议定期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发现结石后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鹅去氧胆酸片等利胆药物,配合低胆固醇饮食控制病情发展。
2、高脂饮食
长期摄入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胆固醇食物,会使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而形成结石。此类患者常伴随饭后右上腹隐痛、腹胀等症状。日常需减少肥肉、蛋黄等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急性发作时可使用消炎利胆片、胆宁片等中成药缓解症状。
3、胆汁淤积
妊娠、糖尿病等因素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汁滞留浓缩后易形成色素性结石。这类结石多呈黑色,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胆绞痛。建议适度运动促进胆汁排出,必要时使用茴三硫片促进胆汁分泌,合并感染时需用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4、胆道感染
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胆道系统后,会分解胆红素形成棕色结石。患者往往伴随发热、黄疸等典型症状。需通过血常规、超声等检查确诊,急性期应禁食并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感染控制后可考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根治。
胆囊结石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进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空腹。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有助于稀释胆汁,适量进食核桃、亚麻籽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改善胆汁成分。出现持续性腹痛、皮肤巩膜黄染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未经专业评估切勿自行服用排石药物,以免引发胆管梗阻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