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有哪些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导致肢体缺血、溃疡甚至截肢,严重时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其危害主要有肢体疼痛、间歇性跛行、组织坏死、心梗或脑梗风险增加、生活质量下降等。
1、肢体疼痛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后,肢体远端供血不足会引发静息痛或运动后疼痛。早期表现为行走时小腿肌肉酸痛,被迫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夜间持续性疼痛,影响睡眠。疼痛程度与缺血严重性相关,需通过血管超声或造影评估血流情况。
2、间歇性跛行
典型表现为行走固定距离后出现下肢乏力、痉挛或疼痛,休息数分钟可缓解。跛行距离缩短提示病情恶化,常见于股动脉或腘动脉病变。患者可能因恐惧疼痛减少活动,进一步加速肌肉萎缩和功能退化。
3、组织坏死
严重缺血会导致足趾或足跟部皮肤发绀、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或坏疽。合并糖尿病时感染风险更高,可能出现湿性坏疽伴恶臭分泌物。此时需紧急处理避免脓毒症,部分患者需接受截肢手术。
4、心脑血管风险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合并冠状动脉或颈动脉病变,斑块脱落可能引发急性心梗或脑梗。研究显示该病患者5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显著增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及心电图变化。
5、生活质量下降
慢性疼痛和活动受限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部分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日常穿衣、洗澡等基础活动可能受限,社交参与度降低。晚期需依赖轮椅或护理照料,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患者应严格戒烟并控制血压血糖,每日检查足部皮肤状况,避免外伤。选择宽松鞋袜,保持适度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沙格雷酯片等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血管情况。出现静息痛或皮肤破溃时须立即就医,必要时考虑血管介入或旁路移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