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d)阳性是什么意思
Rh(D)阳性是指人体红细胞表面存在Rh(D)抗原,属于Rh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常见血型表现。Rh血型系统主要由Rh(D)抗原决定,根据是否携带该抗原分为Rh(D)阳性和Rh(D)阴性。
Rh(D)抗原是一种蛋白质,存在于红细胞膜上,由RHD基因编码。当红细胞表面检测到Rh(D)抗原时,称为Rh(D)阳性,这是大多数人群的血型特征。Rh(D)阴性则意味着红细胞缺乏该抗原,在人群中占比较少。Rh血型在输血和妊娠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输血时,Rh(D)阴性患者若输入Rh(D)阳性血液可能产生抗体,导致溶血反应。妊娠期间,Rh(D)阴性母亲若怀有Rh(D)阳性胎儿,可能因胎母输血引发同种免疫反应,威胁后续妊娠安全。
Rh(D)血型检测通常通过血清学方法完成,采用抗D试剂与受检者红细胞反应。若出现凝集现象则为Rh(D)阳性,反之为阴性。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通过检测RHD基因序列来确认血型。需要注意的是,Rh血型系统除D抗原外,还包含C、c、E、e等抗原,但临床通常以D抗原存在与否作为Rh血型判定的主要依据。
建议育龄女性在孕前或孕期进行Rh(D)血型筛查,Rh(D)阴性者需加强孕期监测。输血前必须严格进行血型交叉配型试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日常生活中,Rh(D)阳性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须特殊干预,但建议了解自身血型信息并随身携带血型卡以备紧急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