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痢疾怎么区分
溃疡性结肠炎和慢性痢疾可通过发病机制、症状特点、检查结果等方面区分。主要有病因差异、病程特点、粪便检查、肠镜表现、并发症类型等区分要点。
1、病因差异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肠道免疫异常等因素相关。慢性痢疾多由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持续感染导致,具有明确传染性。前者需长期免疫调节治疗,后者以抗感染治疗为主。
2、病程特点
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伴随腹痛、里急后重,症状持续数月以上。慢性痢疾腹泻症状相对稳定,粪便常带血及坏死组织,急性发作时可出现高热等全身症状。
3、粪便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粪便培养无致病菌,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慢性痢疾粪便镜检可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细菌性痢疾培养可见志贺菌生长,这是重要的鉴别依据。
4、肠镜表现
结肠镜下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呈连续性分布,黏膜充血水肿伴浅表溃疡。慢性痢疾溃疡多呈跳跃性分布,阿米巴痢疾可见特征性烧瓶样溃疡,溃疡间黏膜相对正常。
5、并发症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慢性痢疾可能导致肝脓肿、肠狭窄等。两者均可引起贫血和营养不良,但溃疡性结肠炎癌变风险显著高于慢性痢疾。
日常需注意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定期监测炎症指标和肠镜,慢性痢疾患者需彻底治疗感染源。出现持续腹泻、血便或体重下降时,应及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