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绞痛如何缓解疼痛
急性胃肠炎绞痛可通过热敷腹部、补充电解质、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卧床休息等方式缓解。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1、热敷腹部
用40-45℃热水袋或暖宝宝敷于脐周,每次15-20分钟。热敷能松弛胃肠平滑肌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需避免烫伤皮肤。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应谨慎使用,建议家长先用手腕测试温度。
2、补充电解质
口服补液盐散或饮用淡糖盐水,每10-15分钟补充50-100毫升。腹泻呕吐会导致钠钾丢失,引发脱水性绞痛。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其中葡萄糖能促进钠离子吸收。家长需观察儿童是否出现尿量减少、囟门凹陷等脱水表现。
3、调整饮食
发病初期禁食4-6小时,缓解后进食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减少胃肠蠕动刺激。症状减轻后逐步过渡到稀饭、面条,每日5-6餐少量进食。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减少单次喂养量。
4、药物治疗
细菌性感染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盐酸小檗碱片、诺氟沙星胶囊等。蒙脱石散能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盐酸小檗碱片抑制肠道蠕动,诺氟沙星针对革兰阴性菌感染。儿童需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家长应咨询医师。
5、卧床休息
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压,使用枕头支撑腹部。急性期避免走动或按压腹部,减少肠管机械刺激。如出现持续绞痛超过12小时、便血或高热,应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腹症。
恢复期保持饮食清淡2-3周,逐步增加蒸蛋、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生熟食材分开处理。症状完全消失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