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腹壁疝 讲解腹壁疝的引发原因
腹壁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壁薄弱或缺损部位向外突出的疾病,可能由腹壁肌肉薄弱、腹内压增高、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先天性发育异常、外伤等因素引起。
1、腹壁肌肉薄弱
腹壁肌肉组织随着年龄增长可能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肌力下降和筋膜松弛。长期缺乏锻炼或营养不良会加速这一过程。妊娠期女性因激素变化和腹壁拉伸也容易出现肌肉松弛。这类情况可通过加强核心肌群锻炼、穿戴腹带支撑等方式改善。
2、腹内压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等持续增加腹压的行为,会使腹腔脏器冲击腹壁薄弱区。肥胖人群因腹部脂肪堆积也会增加腹压。控制基础疾病、调整排便习惯、避免提重物等措施有助于降低腹压。
3、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缝合技术不当或患者存在糖尿病等影响愈合的疾病时,可能形成切口疝。表现为原手术部位出现包块,咳嗽时明显突出。需通过疝修补术治疗,术后需保持伤口清洁并控制血糖。
4、先天性发育异常
脐环闭锁不全可导致脐疝,白线发育缺陷易引发白线疝。婴幼儿脐疝多数在2岁前自愈,若疝环直径超过2厘米或5岁未愈需手术修补。先天性腹壁缺损如脐膨出需在新生儿期进行急诊手术。
5、外伤因素
腹部遭受撞击、穿刺伤等直接暴力可能造成腹壁组织断裂,形成创伤性疝。此类疝气容易发生嵌顿,需及时进行开放性修补手术。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3-6个月,防止补片移位或复发。
日常应注意保持适度体重,避免突然用力或剧烈咳嗽,便秘者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出现不可复位的包块伴疼痛、呕吐时提示嵌顿可能,须立即就医。术后患者应遵医嘱使用聚丙烯补片等修补材料,定期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术后1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