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表现及危害都要知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或溃疡,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高发,多数症状轻微,但少数可能引发脑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1、典型表现
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米粒大小的疱疹或溃疡。口腔疱疹多位于舌、颊黏膜或硬腭,初期为红色小斑点,后形成溃疡,患儿常因疼痛拒食。手足部疱疹多见于手掌、足底及指趾间,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红晕,通常不痒不痛。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臀部或膝盖皮疹。
2、伴随症状
约半数患儿发病初期有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持续1-2天。可能伴有咳嗽、流涕、食欲减退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婴幼儿常见流涎增多、烦躁哭闹等表现。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肢体抖动等症状,需警惕重症可能。
3、轻型病程
多数患儿属于普通型手足口病,皮疹在3-5天后逐渐消退,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发热通常不超过3天,整体病程约7-10天可自愈。此阶段以对症处理为主,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口腔疼痛,或外用炉甘石洗剂减轻皮肤不适。
4、重症预警
EV71型肠道病毒感染可能导致重症病例,表现为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呼吸急促、四肢冰凉等。神经系统受累时可出现惊跳、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此类患儿可能快速进展为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需立即住院治疗。
5、传播防控
患者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均带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或飞沫传播。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孩子去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洗手消毒。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对其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物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处理。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需加强儿童个人卫生管理,督促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用生水,不吃生冷食物。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如牛奶、粥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居家环境保持通风,玩具、餐具定期煮沸消毒。若发现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托幼机构发现病例时应按规定报告,并做好晨检和消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