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周炎怎么回事,怎么办
急性牙周炎可能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创伤性咬合、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抗生素治疗、止痛处理、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牙菌斑堆积
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导致牙龈边缘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自发出血。需通过超声波洁牙清除菌斑,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繁殖,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
2、牙结石刺激
钙化的牙结石会机械刺激牙周组织,引发局部化脓和口臭。需进行龈下刮治术清除结石,术后可短期服用甲硝唑片控制感染,伴有明显疼痛时可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症状。
3、创伤性咬合
牙齿咬合关系异常会造成牙周膜损伤,出现咀嚼疼痛和牙齿松动。需调磨过高牙尖改善咬合,夜间佩戴咬合垫减少磨牙损伤,严重者可考虑正畸治疗重新分配咬合力。
4、内分泌紊乱
妊娠期或青春期激素变化可能加重牙龈炎症,表现为牙龈瘤样增生。在控制感染基础上,妊娠期患者可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B类抗生素,青春期患者需加强口腔卫生维护。
5、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会降低牙周组织修复能力,导致脓肿反复发作。除基础牙周治疗外,需控制原发病,辅助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缓释药物,必要时行牙龈翻瓣术。
急性牙周炎发作期间应选择温凉软食,避免过硬过烫食物刺激患处。每日用生理盐水含漱3次,使用牙线清理牙缝时动作轻柔。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炎症消退。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牙龈脓肿持续3天未缓解,应立即就诊口腔科进行引流处理。康复后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定期更换抗菌牙刷,可有效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