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如何进行临床分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期主要分为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不同阶段病理特征与治疗重点存在差异。

渗出期通常在发病后1-7天出现,表现为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蛋白性液体渗出。影像学可见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样改变,血气分析显示顽固性低氧血症。此阶段需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支持,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同时控制液体平衡。部分患者可能需俯卧位通气改善氧合,严重病例考虑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增生期多发生在病程7-14天,特征为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殖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胸部CT显示实变影与网格状改变并存,肺顺应性进一步降低。治疗重点转向控制炎症反应,可考虑糖皮质激素调节免疫,加强呼吸道管理预防继发性肺炎。营养支持需提高蛋白质比例,维持负氮平衡,必要时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

纤维化期出现在发病2-3周后,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厚和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高分辨率CT可见蜂窝肺改变,肺功能检测提示限制性通气障碍。此阶段以康复治疗为主,包括渐进式呼吸肌训练、胸部物理治疗和长期氧疗。对于存在持续低氧血症患者,可评估家庭无创通气适用性,同时需定期监测肺纤维化进展程度。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刺激物。恢复期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呼吸操训练,采用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结合的方式改善肺功能。饮食需保证足够热量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控制钠盐摄入预防水钠潴留。定期随访肺功能与影像学检查,警惕肺纤维化导致的慢性呼吸衰竭风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