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镜怎么检查 肛门镜检查步骤细说
肛门镜检查通常包括肛门视诊、肛门指诊、肛门镜置入、观察记录、退镜五个步骤。肛门镜是用于检查肛门及直肠末端病变的常用器械,可帮助诊断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疾病。
1、肛门视诊
检查前患者取侧卧位或膝胸卧位,医生首先观察肛门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溃、赘生物等异常。视诊可发现外痔、肛周湿疹、肛瘘外口等病变,同时评估肛门括约肌紧张度。检查区域需充分暴露,光线要良好。
2、肛门指诊
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食指缓慢插入肛门,感受肛管张力及直肠末端情况。指诊可判断有无内痔、肛管狭窄、直肠肿物等,同时评估前列腺或子宫颈状态。操作时需与患者沟通以缓解紧张情绪。
3、肛门镜置入
选用合适尺寸的肛门镜,表面涂抹润滑剂后沿肛管方向缓慢旋转插入。金属肛门镜需先闭合镜芯,进入肛管后抽出镜芯;一次性塑料肛门镜可直接插入。插入深度约5-7厘米,遇阻力不可强行推进。
4、观察记录
通过肛门镜光源观察肛管及直肠末端黏膜,注意有无充血、糜烂、出血点、肿物等异常。可配合调整体位或充气扩大视野,发现病变需记录位置、大小、形态。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或止血处理。
5、退镜处理
检查完毕缓慢退出肛门镜,观察退出过程中有无新发现病变。金属肛门镜需先重新插入镜芯再退出。检查后擦拭润滑剂,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短暂肛门不适,严重出血或疼痛需及时就医。
检查前2小时可进行清洁灌肠排空直肠,但急性肛裂或剧烈疼痛者不宜强行检查。检查后保持肛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或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多摄入膳食纤维预防便秘。若出现持续出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有严重心肺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