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会引起什么症状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能引起右上腹剧痛、高热寒战、恶心呕吐、黄疸及腹膜刺激征等症状。该疾病主要由胆囊管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导致,需紧急医疗干预。
1、右上腹剧痛
典型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或剑突下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常因胆囊内压力骤升及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查体可见墨菲征阳性,即按压胆囊区时患者因疼痛屏住呼吸。发病初期可能误诊为胃痉挛,但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显著更重。
2、高热寒战
细菌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伴随反复寒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超过90%。部分老年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能表现为低热或无发热,但存在精神萎靡等毒血症表现。
3、恶心呕吐
约70%患者出现反射性胃肠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含胆汁。持续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该症状与胆道压力增高刺激迷走神经有关,不同于普通胃肠炎的呕吐,通常不会因呕吐而缓解腹痛。
4、黄疸
当炎症波及胆总管或合并胆管结石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如浓茶样。血清总胆红素值超过34μmol/L即达到显性黄疸标准。黄疸程度与胆道梗阻严重性相关,需警惕急性胆管炎等严重并发症。
5、腹膜刺激征
病情进展至胆囊坏疽或穿孔时,会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腹部CT可见胆囊壁增厚超过4毫米、周围积液或游离气体。此时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意识模糊等感染性休克表现,需立即手术引流。
患者发病后应绝对禁食,采取半卧位减轻腹痛,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建议记录每日体温变化及疼痛特点,就医时携带既往胆囊超声报告。恢复期需遵循低脂饮食原则,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优先选择清蒸鱼、嫩豆腐等易消化蛋白。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肝胆超声,观察胆总管是否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