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吗?
肠息肉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但并非所有肠息肉患者都会出现贫血。肠息肉引起的缺铁性贫血通常与慢性失血有关,尤其是体积较大或表面易出血的息肉。
肠息肉表面血管丰富,若因摩擦或炎症破损可能导致长期隐性出血。血液中的铁元素随粪便流失,若铁丢失量超过饮食摄入量,可能引发缺铁性贫血。这类贫血发展缓慢,早期可能仅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非特异性症状。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血清铁蛋白检测能明确铁储备情况。对于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出血风险更高。
部分肠息肉如幼年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通常出血量较少,较少引起贫血。炎症性肠病伴发的假性息肉可能因原发病导致铁吸收障碍,而非息肉本身引发出血。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患者因息肉数量多、范围广,贫血概率相对增加。内镜下观察息肉形态、表面血管分布及有无溃疡,有助于预判出血风险。
肠息肉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出现不明原因贫血需完善胃肠镜检查。日常可适量增加红肉、动物肝脏等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胃肠黏膜的药物。确诊缺铁性贫血后,除治疗原发息肉外,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并随访血红蛋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