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可能由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心悸、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等方式治疗。
1、铁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不均衡或偏食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食物富含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吸收率相对较低。建议日常饮食中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同时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
2、铁吸收障碍
胃肠疾病如萎缩性胃炎、乳糜泻等可能影响铁的吸收。胃酸分泌减少会降低铁的生物利用度,肠道炎症可能导致铁吸收面积减少。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铁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铁吸收功能。
3、铁需求增加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儿童每公斤体重需铁量是成人的2-3倍,孕妇血容量扩张及胎儿发育需要额外补充铁。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充铁剂,如葡萄糖酸亚铁口服液、富马酸亚铁颗粒等,并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4、铁丢失过多
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反复献血等因素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女性月经量超过80毫升可能引起铁缺乏,消化道溃疡、痔疮等慢性失血也是常见原因。治疗上需控制出血源,同时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注射液等。严重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
5、慢性疾病
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可能干扰铁的代谢和利用。炎症因子会抑制铁调素的降解,导致铁被限制在巨噬细胞内无法释放。这类患者需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根据铁代谢指标选择静脉铁剂如蔗糖铁注射液或口服铁剂治疗。
预防缺铁性贫血应注意均衡饮食,适量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避免过量饮茶或咖啡影响铁吸收。育龄期女性、婴幼儿、青少年等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发现贫血及时就医。补铁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铁过量。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如出现严重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