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踝关节内侧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局部压痛以及淤血等。三角韧带是踝关节内侧的重要稳定结构,损伤后可能影响踝关节功能。
1、踝关节内侧疼痛
三角韧带损伤后,患者通常会感到踝关节内侧持续性疼痛,尤其在负重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放射至足弓或小腿内侧,严重时可能影响行走。疼痛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轻度损伤可能仅表现为轻微不适,而完全断裂可能导致剧烈疼痛。
2、肿胀
损伤后数小时内可能出现踝关节内侧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和出血量有关,可能伴随关节腔积液。肿胀通常在伤后24-48小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消退。
3、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常出现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特别是内翻和内旋动作受限明显。严重损伤可能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行走时出现关节不稳感。长期活动受限可能继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4、局部压痛
在三角韧带体表投影区按压可诱发明显疼痛,压痛点多位于内踝尖下方1-2厘米处。完全断裂时可能触及韧带连续性中断或局部凹陷。压痛检查有助于判断损伤的具体部位和程度。
5、淤血
损伤后2-3天可能出现皮下淤血,初期呈紫红色,逐渐变为青黄色。淤血范围与韧带撕裂程度相关,可能从内踝延伸至足跟内侧。淤血是局部小血管破裂导致,通常2-3周后逐渐吸收。
三角韧带损伤后应避免继续负重活动,可进行冰敷以减轻肿胀和疼痛。使用弹性绷带或护踝提供外部支持,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和肌力训练。饮食上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韧带修复。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