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必须查过敏源吗
过敏性紫癜患者并非必须查过敏原,但明确过敏原有助于预防复发。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感染、食物、药物等多种因素相关,过敏原检测仅作为辅助手段。
过敏性紫癜的典型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或肾脏损害,多数病例与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或药物反应有关。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如血小板计数正常、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等。过敏原检测对部分患者有指导意义,尤其反复发作或症状严重者,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识别致敏物质。但约半数患者无法明确具体过敏原,且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可能,需结合临床判断。
对于儿童患者或症状轻微者,过敏原检测并非必需。部分患儿发病与近期感染相关,随着感染控制症状可自行缓解。若紫癜反复出现伴明显诱因关联,如进食特定食物后发作,则建议检测。需注意,过敏原检测阴性不能排除过敏因素,环境变化或隐性过敏原仍需观察。
日常需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海鲜、花粉等;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下肢负重;观察尿液变化以监测肾脏受累。若出现血尿、蛋白尿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复查。治疗以抗组胺药、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为主,严重者需用糖皮质激素。建议记录饮食及环境接触史,为医生提供诊断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