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病人为什么血压越来越高
透析病人血压升高可能与干体重控制不佳、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药物因素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透析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干体重控制不佳
干体重是指透析后达到的理想体液状态。若目标干体重设定偏高或透析不充分,会导致体液持续超负荷。多余水分增加血管内压力,引起血压上升。临床需通过生物电阻抗、下腔静脉直径测量等技术动态评估干体重,每次透析应精确控制脱水量。患者需每日固定时间称重,记录体重变化趋势。
2、水钠潴留
透析间期钠盐摄入过量或水分控制不当会造成体液蓄积。钠离子浓度升高促使水分向血管内转移,血容量增加直接升高血压。患者应执行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000mg的低盐饮食,避免腌制食品。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需控制在干体重的3-5%以内,必要时可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频率。
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肾功能丧失后肾脏缺血会持续刺激肾素分泌,引发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升高。这种物质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可导致顽固性高血压。临床常用缬沙坦胶囊、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RAS抑制剂治疗,但需注意监测高钾血症风险。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联合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4、药物因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使用可能通过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外周血管阻力影响血压。部分患者服用环孢素软胶囊等免疫抑制剂也会引起血管收缩。调整EPO剂量或改用达依泊汀α注射液,联合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盐酸特拉唑嗪片可能改善药物相关性高血压。
5、继发性甲旁亢
长期透析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会刺激甲状旁腺增生,甲状旁腺激素过度分泌可引起血管钙化及内皮功能异常。表现为收缩压显著升高伴脉压差增大。需通过西那卡塞片控制PTH水平,配合碳酸镧咀嚼片等磷结合剂管理血磷。严重病例可能需要甲状旁腺切除术。
透析患者应每日早晚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发现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需及时反馈医疗团队。严格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采用低盐低磷优质蛋白饮食。避免服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等可能升压的药物。适当进行床边脚踏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但需避免运动后过量饮水。定期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室结构变化,必要时调整降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