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和液体活检等。这些方法有助于明确肿瘤性质、分型及指导治疗。

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1、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肿瘤的金标准诊断方法,通过手术切除、穿刺活检或内镜活检获取组织标本,经固定、切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该方法可明确肿瘤良恶性、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常用于乳腺癌、肺癌等实体肿瘤诊断。常见技术包括石蜡切片、冰冻切片和特殊染色。

2、细胞病理学检查

细胞病理学检查通过采集脱落细胞或细针穿刺获取细胞样本,经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观察。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适用于宫颈癌筛查、胸腹水检测等。典型技术有巴氏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查,但对肿瘤定位和分型能力有限,常需结合组织病理学确认。

3、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通过特异性标记物检测肿瘤细胞蛋白表达。该方法可辅助鉴别肿瘤来源、分型及预后评估,如通过ER/PR检测指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HER2检测指导靶向用药。常见标记物包括细胞角蛋白、CD系列抗体等。

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4、分子病理学检查

分子病理学检查通过PCR、基因测序等技术分析肿瘤基因突变、融合及表达异常。该方法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具有指导价值,如EGFR突变检测用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物选择,MSI检测预测免疫治疗疗效。常见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二代测序等。

5、液体活检

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等体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实现无创诊断。该方法适用于无法获取组织样本、治疗监测及复发预警,具有重复取样优势。技术涵盖数字PCR、ctDNA测序等,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提升,多作为辅助手段。

肿瘤病理学检查方法有哪些

肿瘤病理学检查需根据临床需求选择合适方法,多数情况下需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效能。患者检查前应避免抗凝药物影响取材质量,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病理诊断需结合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定期复查有助于动态监测病情变化。健康人群可通过癌症筛查项目早期发现病变,高危群体应遵医嘱增加检查频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