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龋和釉质发育不全如何鉴别
浅龋和釉质发育不全可通过病变形态、颜色变化、质地差异、发生部位及病史特点进行鉴别。浅龋是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釉质发育不全属于牙釉质矿化异常。
1、病变形态
浅龋多表现为点隙窝沟或光滑面的龋损,边缘呈不规则凹陷,表面粗糙有菌斑附着。釉质发育不全的缺损形态较规则,可呈带状、窝状或片状,缺损边缘平滑,与正常釉质分界清晰。前者病变局限在釉质表层,后者缺损可贯穿整个釉质层。
2、颜色变化
浅龋早期呈白垩色,后期可变为黄褐色或棕黑色,色素沉着不均匀。釉质发育不全常表现为对称性乳白色或黄褐色改变,颜色分布均匀,严重时可见釉质缺损处透出下方牙本质的淡黄色。
3、质地差异
浅龋病变区釉质软化,探针检查有粗糙感或卡针现象,用牙科探针轻刮可去除腐质。釉质发育不全的缺损区质地坚硬,探诊光滑无软化,缺损边缘锐利但无组织崩解。
4、发生部位
浅龋好发于后牙咬合面窝沟、邻面接触区下方等菌斑易堆积部位。釉质发育不全多累及全口牙或同期发育的牙组,常见于切缘、牙尖等釉质最后矿化部位,且左右对称出现。
5、病史特点
浅龋患者多有高糖饮食、口腔卫生不良史,病变呈进行性发展。釉质发育不全与婴幼儿期全身疾病、营养缺乏或局部创伤有关,病变在牙齿萌出时即存在且不会继续恶化。
日常需注意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口腔检查,浅龋应及时充填治疗,釉质发育不全可进行树脂渗透或贴面修复。避免进食过硬食物防止缺损加重,妊娠期及婴幼儿阶段需保证充足钙磷摄入。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发现牙齿异常变色或缺损时尽早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