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6个月缺铁性贫血怎么补
婴儿6个月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增加维生素C摄入、定期监测血红蛋白、避免抑制铁吸收的食物等方式改善。缺铁性贫血可能与母乳铁含量不足、辅食添加不及时、生长发育过快、慢性失血、胃肠吸收障碍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6个月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时,应选择富含铁的强化米粉作为首选。逐步引入红肉泥如牛肉泥、猪肝泥等动物性食物,其血红素铁吸收率较高。植物性食物如菠菜泥可焯水后少量添加,但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避免过早引入牛奶或普通米粉等低铁食物。
2、补充铁剂
确诊缺铁性贫血的婴儿需遵医嘱服用铁剂,常见有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应在两餐间服用以减少胃肠刺激,避免与奶制品同服影响吸收。用药期间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但若出现呕吐或腹泻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3、增加维生素C
每日可添加新鲜果泥如猕猴桃泥、橙子汁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能将三价铁转化为更易吸收的二价铁。建议在食用高铁辅食后1小时内摄入维生素C食物,促进铁吸收率提升。注意果汁需稀释后少量给予,避免影响奶量摄入。
4、定期监测
补铁治疗期间每2-4周需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变化。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2-3个月以补足储存铁。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即使未出现贫血,也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补铁至1岁。
5、避免抑制物
补铁期间应避免同时摄入钙剂、茶叶、咖啡、全谷物等高植酸食物,这些物质会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母乳喂养母亲也需注意自身饮食,限制浓茶、咖啡摄入。若需补充钙剂,应与铁剂间隔2小时以上服用。
家长需注意观察婴儿有无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贫血症状,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母乳喂养婴儿4个月后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预防性补铁。制作辅食时选用铁制炊具可增加食物铁含量,但需注意避免过量。若补铁效果不佳或贫血加重,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隐性失血或吸收不良等病理因素,必要时进行专科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