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有什么表现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3个表现揭晓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主要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骤且进展迅速,主要有持续性上腹疼痛、凝血功能障碍、意识模糊等3个典型表现。该病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遗传代谢缺陷等因素有关,需立即终止妊娠并采取综合治疗。
1、持续性上腹疼痛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常出现右上腹或剑突下持续性胀痛,可能伴随肝区叩击痛。这种疼痛与肝细胞脂肪变性导致肝脏肿胀有关,疼痛程度会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妊娠期正常不适,但该症状往往伴随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升高。出现此类症状时需立即检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血氨水平。
2、凝血功能障碍
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患者会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针眼渗血等凝血异常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等指标异常。这种情况可能快速进展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及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凝血功能监测应每4-6小时重复进行直至稳定。
3、意识模糊
肝功能衰竭导致血氨升高时,患者可能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甚至肝性脑病。神经系统症状通常出现在病程后期,伴随黄疸加深和转氨酶下降的胆酶分离现象。此时需紧急进行头颅CT排除其他病因,并给予乳果糖口服溶液降低血氨,必要时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意识状态改变提示预后不良,需加强重症监护。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每日每公斤体重0.5克,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提供能量。注意观察尿量变化,每日记录体重腹围,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分娩后仍需监测肝功能3-6个月,后续妊娠需进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和产前遗传咨询。出现任何症状加重都需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