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肠梗阻介入治疗方法有哪些
癌性肠梗阻介入治疗方法主要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肠道支架置入术、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术、经皮穿刺引流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癌性肠梗阻多由肿瘤压迫或浸润肠道引起,需根据梗阻部位、患者耐受性等选择个体化方案。
1、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适用于高位肠梗阻无法进食的患者,通过内镜引导在腹壁建立通道放置喂养管,帮助营养支持。该方法创伤较小,可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为后续抗肿瘤治疗创造条件。操作需注意避免误伤周围器官,术后需定期消毒造瘘口。
2、肠道支架置入术
肠道支架置入术通过内镜或X线引导在梗阻段放置自膨式金属支架,快速解除梗阻症状。适用于左半结肠等局部狭窄病例,能有效恢复肠道通畅。需警惕支架移位或穿孔风险,术后需配合软化粪便药物,定期复查支架位置。
3、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提高局部药物浓度。适用于血供丰富的转移性肠梗阻,可缩小肿瘤缓解压迫。需监测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常联合止吐药物使用,治疗间隔为2-4周。
4、经皮穿刺引流术
经皮穿刺引流术在影像引导下置入引流管排出肠内容物,适用于完全性梗阻伴肠管扩张病例。能快速减压避免肠穿孔,引流液需做细菌培养。需每日记录引流量并保持管路通畅,引流后需评估是否需二次手术。
5、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将碘125等粒子精准植入肿瘤内部进行局部放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肿瘤,可控制病灶生长速度。需严格计算放射剂量分布,术后注意防护辐射,定期复查粒子位置。
癌性肠梗阻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饮食,分次少量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可适当补充肠内营养粉维持能量,避免食用豆类等产气食物。保持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记录每日排便情况。介入治疗后需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疗效,出现腹痛加剧或发热需及时就医。心理上需接受疾病进展的客观性,与医生充分沟通治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