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有什么影响 胃切除的四个影响很大
胃切除可能对消化吸收、营养代谢、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胃切除后的主要影响有消化功能减退、贫血风险增加、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管炎等。
1、消化功能减退
胃切除后胃容量减少或缺失,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可能导致食物研磨不充分,影响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患者常出现早饱、餐后腹胀等症状。建议术后采用少食多餐方式,优先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羹,必要时遵医嘱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助消化药物。
2、贫血风险增加
胃体切除会影响内因子分泌,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可能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吸收,胃酸减少会影响铁离子转化,增加缺铁性贫血概率。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2注射液、琥珀酸亚铁片等,并适量摄入动物肝脏、红肉等富含铁的食物。
3、倾倒综合征
胃排空过快是高发因素,可能与失去幽门括约肌调节有关。进食后大量高渗食物快速进入肠道,引发渗透压失衡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导致心悸、出汗、腹泻等症状。建议避免单次摄入高糖食物,采用干湿分离进食法,必要时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控制症状。
4、反流性食管炎
贲门结构破坏或胃酸分泌异常是主要原因,胃内容物反流可能灼伤食管黏膜。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症状。需保持餐后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遵医嘱服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抑酸护胃药物。
胃切除术后需长期坚持饮食管理,每日分5-6餐进食,每餐控制在200毫升以内,食物应以软烂、低纤维为主。术后早期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定期进行血常规、骨密度、维生素水平等检测,根据结果调整营养补充方案。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但需避免腹部受压动作。出现持续呕吐、体重骤降或严重腹泻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