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后脚跟底痛是什么原因
小孩子后脚跟底痛可能与生长痛、跟骨骨骺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扁平足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生长痛
生长痛多见于3-12岁儿童,因骨骼快速生长牵拉周围软组织导致。疼痛多发生在夜间或运动后,表现为双侧后脚跟间歇性隐痛,局部无红肿发热。家长可帮助孩子热敷疼痛部位,适当减少剧烈运动,补充钙质食物如牛奶、豆腐等。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
2、跟骨骨骺炎
8-14岁儿童常见,因跟骨骨骺在跳跃运动中反复受牵拉引发炎症。表现为后脚跟底部压痛明显,行走时加重,可能伴随轻度肿胀。家长需限制孩子跑跳活动,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疼痛发作时可冰敷10-15分钟。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严重时需石膏固定。
3、足底筋膜炎
因足底筋膜过度紧张或损伤引起,常见于肥胖或运动量大的儿童。疼痛集中于脚跟内侧,晨起第一步疼痛显著。家长应帮助孩子做足底筋膜拉伸运动,避免赤脚行走,选择足弓支撑鞋垫。医生可能开具双氯芬酸钠凝胶外用,配合超声波物理治疗。
4、跟腱炎
运动时跟腱反复受力导致,表现为脚跟后上方疼痛,踮脚动作加重。家长需监督孩子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冰敷跟腱部位。可遵医嘱使用氟比洛芬巴布膏外贴,配合跟腱拉伸康复训练,严重者需暂停体育活动2-4周。
5、扁平足
足弓塌陷导致足部受力异常,长期可能引起脚跟疼痛。家长可观察孩子足印是否完整接触地面,选择有足弓支撑的矫形鞋。医生可能推荐定制矫形鞋垫,配合胫后肌群强化训练,严重结构性扁平足需考虑距下关节制动术。
家长应注意记录孩子疼痛发作的时间、频率和诱因,避免让孩子长时间站立或穿硬底鞋。日常可进行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出现红肿热痛或影响正常行走,须及时至儿科或足踝外科就诊,必要时进行X线或超声检查。饮食上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每天保证1小时适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