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怎么办
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铁剂、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治疗原发疾病、定期监测血红蛋白等方式治疗。儿童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失血、肠道吸收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蛋黄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减少抑制铁吸收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的供应,适量增加鱼类、豆类、乳制品的摄入。家长需注意食物的多样性,避免儿童挑食偏食。贫血期间可适当增加餐次,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减轻胃肠负担。
2、补充铁剂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补铁药物。这些药物适用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能有效提升血红蛋白水平。服用铁剂时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副作用,建议在餐后服用减轻刺激。补铁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家长需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不可自行停药。
3、补充维生素B12和叶酸
对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可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注射液等药物。维生素B12缺乏常伴有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及时补充。叶酸缺乏多见于长期挑食的儿童,补充后贫血改善较快。家长需注意这两种维生素的补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加大剂量。同时要改善饮食,增加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等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
4、治疗原发疾病
如贫血由慢性腹泻、肠道感染、寄生虫病等引起,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慢性失血需查找出血原因,如消化道溃疡、痔疮等。肠道吸收障碍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或进行相关检查。家长发现儿童长期贫血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原因,不可仅靠补充营养来治疗。部分遗传性贫血需要专科医生的指导进行特殊治疗。
5、定期监测血红蛋白
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上升情况。轻度贫血可1-2个月复查一次,中重度贫血需更频繁监测。家长要记录儿童的饮食情况、精神状态、体力变化等,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贫血纠正后仍需维持治疗一段时间,防止复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加重贫血。
家长应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保证三餐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摄入。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观察儿童的面色、精神状态、食欲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贫血治疗需要一定时间,家长需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医生完成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要预防感染,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加重贫血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