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病因、病程及治疗方式上。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可能与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

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1、病因差异

细菌性痢疾由志贺菌属通过粪-口传播直接感染肠道黏膜,起病急骤,具有传染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肠道免疫调节异常、遗传易感性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相关,无传染性,病程呈慢性反复发作。

2、症状特点

细菌性痢疾典型表现为突发高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症状多在1周内达高峰。溃疡性结肠炎以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伴随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病程可持续数年。

3、病变范围

细菌性痢疾病变主要累及远端结肠和直肠,肠镜下可见弥漫性浅表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从直肠向近端结肠连续性蔓延,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消失、糜烂及假息肉形成,严重者可累及全结肠。

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4、诊断方法

细菌性痢疾确诊需粪便培养检出志贺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依赖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结果,需排除感染性肠炎,血清学检查可能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5、治疗原则

细菌性痢疾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颗粒等,同时需补液纠正脱水。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用药控制炎症,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重症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等生物制剂。

细菌性痢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日常护理中,细菌性痢疾患者需隔离至症状消失,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避免乳制品及辛辣刺激食物,定期监测营养状况。两者均需保证充足休息,若出现持续血便、发热或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患者遵医嘱规范治疗,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