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高的中医辨证治疗是什么
低压高在中医辨证中多属肝阳上亢、痰湿内阻、肾阴亏虚等证型,治疗需辨证施治,主要有平肝潜阳、化痰祛湿、滋阴补肾等方法。
1、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型低压高表现为头晕目眩、面红耳赤、烦躁易怒,舌红苔黄。中医常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含天麻、钩藤等药材,可平抑肝阳。配合菊花决明子茶辅助调理。日常需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充足睡眠。
2、化痰祛湿
痰湿内阻型常见头重如裹、胸闷脘痞、舌苔白腻。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含半夏、白术等化湿药。可搭配薏苡仁粥健脾利湿。饮食需少食肥甘厚味,适当运动促进代谢。
3、滋阴补肾
肾阴亏虚型多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常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滋补肾阴。食疗可用黑芝麻、桑葚等。避免熬夜伤阴,节制房事。
4、活血化瘀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头痛如刺、唇甲青紫,舌有瘀斑。血府逐瘀汤含桃仁、红花等活血药,丹参片亦可选用。宜进行太极拳等柔和运动改善循环。
5、调和肝脾
肝郁脾虚型见胁胀纳呆、神疲乏力,舌淡有齿痕。逍遥散加减可疏肝健脾,含柴胡、白芍等。配合山药、红枣食疗。需调节情志,避免忧思过度。
中医治疗低压高需坚持3-6个月疗程,服药期间定期监测血压。配合低盐饮食、八段锦练习、涌泉穴按摩等非药物疗法。若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急症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