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做雾化这6个禁忌事项须知
雾化治疗需注意避免6类禁忌事项,主要包括操作不当、药物选择错误、设备污染、环境不适、特殊人群禁忌及忽视不良反应。雾化吸入是呼吸系统疾病常用治疗手段,正确操作可提升疗效并减少风险。
1、操作规范
雾化器使用前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药杯内液体不得超过最高刻度线。治疗时保持垂直握持设备,用口含器时双唇包紧避免漏气,鼻吸者需保持自然呼吸节奏。儿童雾化建议选用面罩式装置,确保贴合面部避免药物浪费。治疗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防止激素类药物残留刺激皮肤。
2、药物禁忌
禁止使用非雾化专用制剂如注射液直接雾化,可能引发气道痉挛或肺损伤。α-糜蛋白酶等蛋白类制剂可能致过敏反应需慎用。抗生素雾化仅限特定情况如多黏菌素B,普通抗生素雾化无效且增加耐药风险。混悬液型吸入激素需摇匀后使用,避免剂量不准确。
3、设备消毒
雾化面罩、管道等配件需每次使用后清水冲洗,每周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压缩式雾化器过滤棉每月更换,防止细菌滋生导致感染。家庭多人共用雾化器时需严格区分个人配件,避免交叉感染。超声雾化器不适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雾化,可能破坏药物结构。
4、环境管理
雾化时保持室内通风但避免直接吹风,室温维持在20-24℃为宜。治疗前30分钟避免进食过多,防止雾化刺激引发呕吐。婴幼儿雾化可选择睡眠时进行,使用静音型雾化器减少抗拒。哮喘急性发作时优先选用氧气驱动雾化,避免空气压缩机型加重缺氧。
5、特殊人群
青光眼患者慎用异丙托溴铵等抗胆碱能药物,可能诱发眼压升高。孕妇雾化需避免使用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药物。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含β受体激动剂的雾化药物。长期激素雾化者需监测口腔真菌感染,每次治疗后及时漱口。
6、不良反应
出现频繁咳嗽、喘息加重等支气管痉挛症状时立即停止雾化。面颈部皮疹或血管性水肿提示过敏可能,需更换药物。雾化后心悸、震颤多由β2受体激动剂过量引起,应调整剂量。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雾化治疗效果及药物副作用。
雾化治疗期间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有助于稀释痰液,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加重气道反应。正确掌握拍背排痰手法,雾化后保持坐位深呼吸5-10分钟促进药物沉积。治疗2周后症状无改善需重新评估方案,不可自行延长疗程。家庭雾化者应定期随访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