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怎么判断是不是抽搐
新生儿抽搐主要表现为肢体不自主抽动、眼球上翻或凝视、面部肌肉痉挛等异常动作,需通过症状观察结合医学检查判断。新生儿抽搐可能由低血糖、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新生儿抽搐的典型表现是肢体节律性抽动或强直,可能伴随呼吸暂停、面色青紫。轻微发作可能仅表现为眨眼、咂嘴等局部动作。家长需注意区分正常惊跳反射与病理性抽搐,惊跳反射通常由外界刺激引发且动作对称,抽搐则无诱因且动作不规则。若发现异常动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反复发作,应立即就医。
部分非抽搐情况易被误判,如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仅在入睡后出现肢体抖动,清醒时消失;胃食管反流引发的Sandifer综合征表现为头颈后仰但无意识障碍。早产儿可能出现片段性动作如蹬腿划臂,这些均不属于真正抽搐。但若伴随发热、喂养困难、反应迟钝等症状,则需警惕病理性抽搐。
诊断需结合视频脑电图、血生化检查、颅脑影像学等结果。家长发现可疑症状时,建议用手机记录发作视频供医生参考,避免摇晃或按压患儿肢体。日常需保持适宜室温,避免过度包裹引发高热,按需喂养预防低血糖。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接触患儿前应规范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