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上艾滋病的初期症状有哪些?
感染艾滋病的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咽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乏力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初期症状通常在感染后2-4周出现,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表现。
1、发热
艾滋病初期发热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持续1-2周可自行缓解。发热可能与病毒血症引起的免疫系统激活有关,常伴有盗汗、畏寒等表现。若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不退,建议及时就医进行HIV抗体检测。
2、咽痛
咽部黏膜充血肿胀导致吞咽疼痛,可能伴有口腔溃疡或白色膜状物覆盖。这种症状与HIV病毒直接侵袭黏膜及继发感染有关,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瓜霜润喉片等可缓解不适,但需注意这些药物不能替代抗病毒药物。
3、皮疹
躯干和四肢可能出现红色斑丘疹,直径2-5毫米,不伴明显瘙痒。皮疹由HIV病毒血症引发皮肤毛细血管炎症导致,通常1-2周内消退。若皮疹持续扩散或出现水疱,需警惕合并带状疱疹等机会性感染。
4、淋巴结肿大
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直径多超过1厘米,质地较硬,活动度好,无压痛。淋巴结肿大是免疫系统对抗HIV的应答反应,可能持续数月。若淋巴结快速增大或融合成团,需进行活检排除淋巴瘤。
5、乏力
表现为持续疲劳感,休息后不缓解,可能伴有肌肉酸痛。HIV病毒消耗机体能量及细胞因子紊乱是主要原因,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症状,但根本治疗需依靠规范抗病毒治疗。
出现上述症状且近期有高危行为者,应在窗口期后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确诊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并定期监测免疫功能。任何症状加重或新发机会性感染都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