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释鼻炎是怎么引起的
鼻炎在中医理论中多由外感风寒湿热、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引起,主要有肺脾气虚、肝胆郁热、肾阳不足、外邪侵袭、痰湿内阻等病机。
1、肺脾气虚
肺主宣发肃降,脾主运化水湿。长期劳累或饮食不节导致肺脾气虚时,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水湿停聚鼻窍可表现为鼻塞流清涕、遇风加重。日常需避风寒,食疗可用黄芪山药粥补益脾肺,症状持续需中医辨证施治。
2、肝胆郁热
情志不畅致肝胆气机郁滞,郁久化热上熏鼻窍,常见鼻干灼痛、黄稠鼻涕。可配合菊花决明子茶清肝泻火,或遵医嘱使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胶囊等中成药疏肝清热。伴有口苦咽干症状时需排查鼻窦炎。
3、肾阳不足
先天不足或久病伤肾导致命门火衰,津液不化上泛鼻窍,多现鼻痒喷嚏、晨起加重。冬季需保暖防寒,艾灸关元穴温补肾阳,严重者可辨证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阳化饮。
4、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从口鼻而入,阻滞肺系经络引发急性鼻炎,表现为突发鼻塞、喷嚏频作。初期可用辛夷花煮水熏鼻宣通鼻窍,风寒型宜葱豉汤发散表邪,风热型可用银翘散加减。
5、痰湿内阻
过食肥甘厚味酿生痰湿,上蒙清窍导致鼻黏膜肿胀、涕浊量多。需减少乳制品摄入,陈皮薏苡仁粥可健脾化痰,痰热证明显时需配合温胆汤加减治疗。长期痰湿体质可能诱发鼻息肉。
中医调理鼻炎需辨证施治,建议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坚持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饮食宜清淡温软,忌食生冷辛辣。适当练习八段锦「左右开弓似射雕」动作可宣肺通窍。症状反复或伴头痛嗅觉减退时,应及时进行鼻内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