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区别
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变范围、病因及严重程度。肠炎泛指肠道炎症,可能由感染、饮食不当等引起;溃疡性结肠炎则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局限于结肠黏膜层,与免疫异常相关。
1、病变范围
肠炎可累及整个消化道或局部肠段,如小肠炎、结肠炎等,多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导致,表现为腹痛、腹泻等急性症状。溃疡性结肠炎仅侵犯结肠和直肠,病变呈连续性分布,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及溃疡形成,常伴随黏液脓血便。
2、病因差异
肠炎常见病因为病原体感染或食物刺激,如沙门菌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等,病程较短。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环境因素如吸烟可能加重病情,需长期管理。
3、病理特征
普通肠炎多为自限性,病理改变以黏膜层急性炎症为主。溃疡性结肠炎则表现为慢性复发性炎症,病理可见隐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等特征性改变,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结肠纤维化或狭窄。
4、并发症风险
肠炎较少引发严重并发症,严重感染时可能出现脱水或败血症。溃疡性结肠炎可并发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癌变,尤其是病程超过10年的广泛结肠炎患者需定期肠镜监测。
5、治疗方式
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控制症状。溃疡性结肠炎需长期用药,轻中度可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重度需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生物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
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刺激食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保持低渣饮食。急性腹泻时补充电解质,长期血便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两类疾病均需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慎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肠道损伤,定期随访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