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是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或棘阿米巴等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头痛、发热、呕吐、颈强直及意识障碍,病死率极高。

什么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

1、病原体特性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常见于温暖淡水环境,通过鼻腔黏膜侵入嗅神经上行至脑部。棘阿米巴则可通过皮肤伤口或呼吸道感染,两种原虫均可分泌蛋白酶溶解脑组织。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2-15天,患者脑脊液中可检出活动的滋养体。

2、感染途径

游泳时呛入污染水体是主要传播方式,尤其是夏季在湖泊、温泉等淡水区域。使用被污染的洗鼻壶或接触污染的隐形眼镜护理液也可导致感染。阿米巴原虫在25-40℃水中可长期存活,氯化处理不能完全杀灭。

3、病理改变

病原体侵入后会引发出血坏死性脑膜脑炎,尸检可见大脑基底池脓性渗出,嗅球及额叶皮质广泛出血坏死。显微镜下可见血管周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脑实质内可发现直径10-20微米的阿米巴滋养体。

什么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

4、临床表现

初期表现为嗅觉异常、前额痛等非特异症状,24-48小时内迅速进展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高热39℃以上。后期出现癫痫发作、昏迷及脑疝体征,脑膜刺激征阳性但不如细菌性脑膜炎典型。脑脊液检查呈血性,糖含量降低而蛋白升高。

5、诊断治疗

确诊需在脑脊液湿片中观察到活动阿米巴,或通过PCR检测病原体DNA。治疗采用大剂量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米替福新,辅以控制颅内压和癫痫发作。即使及时治疗,生存率仍不足5%,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神经后遗症。

什么是原发性阿米巴脑膜炎?

预防重点在于避免鼻腔接触淡水,游泳时使用鼻夹,规范隐形眼镜护理。出现可疑症状需立即就医,早期进行腰穿检查可提高诊断率。疫区水体应定期检测阿米巴密度,游泳场所需保持余氯浓度在0.5mg/L以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