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高的原因有哪些
D-二聚体高可能与静脉血栓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创伤、恶性肿瘤、妊娠等因素有关。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体内存在凝血或纤溶系统异常。
1、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D-二聚体升高的常见原因。血栓形成过程中,机体激活纤溶系统分解纤维蛋白,导致D-二聚体生成增多。患者可能出现患肢肿胀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常用利伐沙班片、达比加群酯胶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全身微血管内广泛形成血栓,同时伴随继发性纤溶亢进,造成D-二聚体显著升高。患者可表现为出血倾向、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同时使用肝素钠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
3、创伤
严重创伤会导致组织损伤和血管内皮破坏,激活凝血系统并继发纤溶反应,引起D-二聚体升高。创伤后D-二聚体水平与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治疗包括清创缝合、骨折固定等外科处理,必要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4、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高凝状态,肿瘤细胞可释放促凝物质,同时肿瘤组织坏死也会激活纤溶系统,导致D-二聚体升高。部分患者以D-二聚体升高为首发表现。治疗需针对肿瘤本身,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
5、妊娠
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增强,纤溶活性相对抑制,加上子宫增大压迫静脉,D-二聚体水平可生理性升高。妊娠期D-二聚体升高需警惕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并发症。孕期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避免久坐不动。
发现D-二聚体升高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血栓脱落。日常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上可适量增加饮水,减少高脂饮食。有血栓病史者应按医嘱定期复查,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不可自行调整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