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觉障碍怎么回事,怎么办
儿童听觉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中耳炎、耳道异物、药物性耳聋、先天性耳蜗发育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听力筛查、药物治疗、手术干预、助听器佩戴、语言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部分儿童听觉障碍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GJB2基因缺陷导致的先天性耳聋。这类患儿可能伴随内耳结构异常,出生后对声音反应迟钝。建议家长在孕期做好基因筛查,新生儿期完成耳声发射检查。确诊后可早期使用人工耳蜗植入术,配合使用维生素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辅助治疗。
2、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儿童传导性耳聋的常见原因,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出现耳痛、耳闷及听力下降,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充血。家长需及时带孩子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口服。反复发作可能形成鼓室积液,需考虑鼓膜置管术。
3、耳道异物
幼儿玩耍时可能将玩具零件、豆类等塞入外耳道,导致机械性阻塞和听力减退。家长发现孩子频繁掏耳或单侧耳聋时,应使用额镜检查耳道。不可自行掏取异物,避免损伤鼓膜。需由医生用耵聍钩取出,继发感染时可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炎症。
4、药物性耳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注射可能导致不可逆感音神经性聋,患儿用药后出现耳鸣需立即停药。这类耳聋常呈双侧进行性加重,基因检测可发现线粒体DNA突变。治疗以停用耳毒性药物为主,可尝试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促进修复,严重者需配戴数字编程助听器。
5、先天性耳蜗发育异常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等内耳畸形患儿,轻微头部外伤即可诱发听力骤降。颞骨CT显示耳蜗结构异常,此类儿童应避免剧烈运动。突发耳聋时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稳定期建议使用氟桂利嗪胶囊改善内耳微循环,重度聋儿需在3岁前完成人工耳蜗植入。
家长应定期监测儿童对声音的反应能力,避免接触85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保证膳食中含锌、铁等微量元素,哺乳期母亲慎用耳毒性药物。发现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看电视音量过大等表现时,须在72小时内完成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早期干预可使多数患儿获得接近正常的语言能力,6岁前是听觉康复的关键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