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孕期该如何预防牙龈炎
准妈妈孕期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口腔检查、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C、控制牙菌斑等方式预防牙龈炎。牙龈炎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口腔清洁不足、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
1、保持口腔卫生
孕期激素水平升高会导致牙龈血管扩张,增加炎症概率。建议使用软毛牙刷每日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清洁牙缝。刷牙时采用巴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用力摩擦牙龈。饭后及时漱口减少食物残渣滞留,可选择不含酒精的漱口水。牙龈出血时可用温盐水含漱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过度刺激牙龈。
2、定期口腔检查
孕早期应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清除现有牙结石。之后每三个月复查一次,及时发现牙龈充血或牙周袋形成。洁治操作需避开孕早期和孕晚期,孕中期相对安全。检查时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避免拍摄非必要X光片。若出现持续性牙龈出血或化脓,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局部治疗。
3、调整饮食结构
增加富含钙质的牛奶、奶酪等乳制品摄入,有助于强化牙釉质。适量食用苹果、胡萝卜等需咀嚼的蔬果,通过摩擦作用辅助清洁牙面。减少高糖零食摄入频率,避免为致龋菌提供繁殖环境。两餐间可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腔酸性环境。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促进牙龈组织修复。
4、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会降低牙龈结缔组织强度,每日应摄入100-200毫克。可通过猕猴桃、橙子等新鲜水果补充,或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烹饪时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处理蔬菜,减少维生素流失。同时配合维生素K摄入,如菠菜、羽衣甘蓝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过量补充可能引起腹泻,单日摄入不宜超过1000毫克。
5、控制牙菌斑
使用含氟牙膏可抑制牙菌斑矿化,配合抗菌漱口水效果更佳。选择小头牙刷更容易清洁到后牙区,电动牙刷的声波震动能更有效清除菌斑。每3个月更换牙刷,避免刷毛变形影响清洁效果。对于难以清洁的邻接面,可辅助使用牙间隙刷。妊娠期牙龈瘤患者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菌斑控制,避免自行刮治造成感染。
孕期口腔护理需贯穿妊娠全程,除上述措施外应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或明显口臭时,应及时就诊排查妊娠期牙龈瘤等特殊情况。日常可进行牙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用指腹沿牙龈缘轻柔打圈按压。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功能,降低牙龈炎症发生风险。产后仍需继续关注口腔健康,哺乳期治疗需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