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利尿剂也属于兴奋剂

利尿剂被归类为兴奋剂主要因其通过快速脱水减重提升运动表现,并可能用于掩盖其他兴奋剂使用痕迹。利尿剂的作用机制包括促进尿液排泄、干扰药检结果、临时减轻体重、调节电解质平衡、规避兴奋剂检测。

1、促进尿液排泄

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显著增加尿液生成量。这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但运动员可能利用其快速脱水效果,在举重、拳击等按体重分级的项目中临时降低体重。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螺内酯片是临床常用利尿剂,滥用可能导致低钾血症和体位性低血压。

2、干扰药检结果

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可稀释尿液中的药物代谢产物浓度,降低违禁物质检出概率。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明确禁止比赛期间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布美他尼片等强效利尿剂。该行为可能伴随尿频、口渴等副作用,长期滥用会破坏肾脏浓缩功能。

3、临时减轻体重

速效利尿剂能在12小时内使体重下降2-3公斤,这种短期效应可能帮助运动员通过赛前称重。但托拉塞米分散片等药物引起的脱水会显著降低肌肉耐力和协调性,增加运动损伤风险,赛后需紧急补液恢复血容量。

4、调节电解质平衡

某些利尿剂如氨苯蝶啶片通过保钾排钠作用改变体内电解质比例,可能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这种人为制造的电解质紊乱虽不属于传统兴奋作用,但可能间接提升爆发力,同时引发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5、规避兴奋剂检测

利尿剂常与其他兴奋剂联合使用,通过加速肾脏排泄缩短违禁药物检测窗口期。阿米洛利片等药物曾被发现与合成代谢类固醇配合使用,这种组合可能引起急性肾衰竭,需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针对性检测。

运动员应严格遵守反兴奋剂条例,未经医疗需求不得使用任何利尿药物。日常训练中建议通过科学控制饮食热量和增加有氧运动管理体重,比赛前2周需特别注意避免高盐饮食引发的生理性水钠潴留。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骤降或尿量异常,应及时就医排查利尿剂滥用可能,专业医疗团队会根据肾功能检查和电解质报告制定干预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