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吸入性肺炎是怎么回事
幼儿吸入性肺炎可能由乳汁反流、胃食管反流、呛奶、吞咽功能障碍、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体位引流、氧疗、抗生素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机械通气等方式治疗。
1、乳汁反流
哺乳后未及时拍嗝可能导致乳汁反流至呼吸道。幼儿可能出现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建议家长在喂奶后竖抱拍背10-15分钟,保持头高脚低体位。若发生呛咳应立即停止喂养,清理口鼻分泌物。
2、胃食管反流
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易导致胃内容物反流。典型表现为进食后哭闹、拒食、反复咳嗽。可遵医嘱使用枸橼酸莫沙必利颗粒调节胃肠动力,配合少量多次喂养方式。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30度。
3、呛奶
奶嘴孔过大或喂养姿势不当易引发呛奶。患儿可能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等窒息表现。家长需掌握正确喂养技巧,选择合适流速奶嘴。发生呛奶时应立即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尽快就医。
4、吞咽功能障碍
脑瘫或早产儿常见吞咽协调异常。症状包括进食困难、流涎、反复肺部感染。需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可短期使用鼻饲喂养。康复训练包括口腔按摩、冷刺激等方法,必要时使用氨溴索口服液稀释痰液。
5、呼吸道感染
病毒感染后继发细菌感染可加重肺炎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链球菌等。临床表现为发热、气促、肺部湿啰音。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配合雾化吸入治疗。
预防幼儿吸入性肺炎需注意喂养卫生,奶具定期消毒,避免强迫进食。保持环境空气流通,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出现呼吸频率超过50次/分、鼻翼扇动或持续发热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应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制剂促进呼吸道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