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和肠癌的症状上有什么区别
肠炎和肠癌在症状上存在明显差异,肠炎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短期症状,肠癌则常见便血、消瘦、肠梗阻等渐进性表现。肠炎多由感染或免疫异常引起,肠癌与基因突变及长期慢性刺激有关。
肠炎症状通常起病急骤,腹痛多位于下腹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缓解。腹泻每日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粪便多呈稀水样或黏液状,严重时可伴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症状多在1-2周内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肠炎可能反复发作,但不会导致明显体重下降。
肠癌症状具有渐进性特点,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或间歇性便血。随着肿瘤增长,便血频率增加且血液多与粪便混合,部分患者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左半结肠癌易引发肠腔狭窄,导致粪便变细、排便困难甚至肠梗阻。右半结肠癌常以贫血、消瘦为首发表现,晚期可能出现腹部包块、肠穿孔等并发症。
肠炎患者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肠癌确诊后需根据分期选择手术切除、化疗或靶向治疗,日常应保持高蛋白饮食并定期复查肠镜。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骤降或排便困难,建议立即就医进行肠镜和肿瘤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