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牙龈上长泡是怎么回事
嘴巴牙龈上长泡可能由口腔溃疡、疱疹性龈口炎、黏液腺囊肿、创伤性血泡、药物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用药、抗病毒治疗、手术切除、避免刺激物、调整用药等方式缓解。
1、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表层破损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面,表面覆盖黄白色假膜,周围有红晕。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免疫力下降、局部创伤等因素有关。溃疡发作时疼痛明显,影响进食和说话。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地碘含片、口腔溃疡散等药物促进愈合。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疱疹性龈口炎
疱疹性龈口炎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牙龈和口腔黏膜出现成簇小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常伴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儿童多见,具有传染性。需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药物,配合康复新液含漱。家长需注意患儿餐具隔离,避免抓挠水疱。
3、黏液腺囊肿
黏液腺囊肿是口腔小唾液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肿物,多见于下唇内侧,呈半透明水泡状,质地柔软。可能与咬唇习惯或局部外伤有关。囊肿易反复破裂又再生,长期不愈者需手术切除。平时应改正咬唇等不良习惯,避免囊肿区域受到机械刺激。
4、创伤性血泡
创伤性血泡因进食过硬食物或不慎咬伤导致黏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表现为紫红色血性水泡,多发生在颊黏膜或舌缘。血泡较大时可消毒后穿刺放液,保留泡壁保护创面。日常应注意细嚼慢咽,避免食用尖锐食物。血泡通常1-2周可自行吸收。
5、药物过敏反应
部分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可能引起口腔黏膜过敏反应,表现为牙龈或颊黏膜出现水疱、糜烂。常伴有皮肤皮疹、瘙痒等症状。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地塞米松注射液等抗过敏治疗。用药前应详细告知医生过敏史。
保持口腔卫生是预防口腔水泡的基础措施,建议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全谷物、瘦肉等。避免过烫、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出现持续不愈的水泡、伴随发热或大面积溃疡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儿童出现口腔疱疹时家长需注意观察进食情况,防止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