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技术可分为哪几类
介入治疗技术主要分为血管介入技术、非血管介入技术、神经介入技术、肿瘤介入技术和心脏介入技术等五类。
1、血管介入技术
血管介入技术是通过血管系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和血管内超声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常用于冠心病患者,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改善心肌供血。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等疾病,可恢复肢体血流。血管内超声能清晰显示血管壁结构,辅助诊断血管病变。
2、非血管介入技术
非血管介入技术不经过血管系统操作,包括经皮穿刺引流术、椎体成形术和胆道引流术等。经皮穿刺引流术用于肝脓肿、肾积水等疾病的引流治疗。椎体成形术通过向病变椎体注入骨水泥,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胆道引流术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黄疸症状。
3、神经介入技术
神经介入技术主要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包括脑血管造影、动脉瘤栓塞术和急性脑梗死取栓术等。脑血管造影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动脉瘤栓塞术通过微导管将弹簧圈填入动脉瘤腔内,预防破裂出血。急性脑梗死取栓术能在发病早期清除血栓,挽救缺血脑组织。
4、肿瘤介入技术
肿瘤介入技术包括肿瘤栓塞术、射频消融术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肿瘤栓塞术通过阻断肿瘤供血动脉抑制肿瘤生长。射频消融术利用高温直接摧毁肿瘤组织。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将放射性粒子精准植入肿瘤内部进行持续照射,适用于无法手术的实体肿瘤。
5、心脏介入技术
心脏介入技术除冠状动脉介入外,还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与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等。心脏电生理检查可明确心律失常机制,射频消融术能根治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通过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畸形,避免开胸手术。
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不同技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各异。患者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技术,术后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