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石膏固定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骨折石膏固定后需注意观察肢体末端血运、保持石膏干燥、避免负重及异常活动、定期复查、预防并发症。石膏固定是骨折保守治疗的常见方式,正确护理有助于恢复。
1、观察血运
石膏固定后24小时内需密切观察肢体末端颜色、温度及感觉。若出现皮肤苍白、青紫、麻木或剧烈疼痛,可能提示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就医调整石膏松紧度。日常可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保持干燥
石膏遇水易软化变形,洗澡时可用防水套保护。若石膏内部皮肤瘙痒,禁止用硬物伸入搔抓,可用吹风机冷风缓解。汗液浸湿或污染时,可用湿毛巾擦拭表面,但需避开石膏边缘开口处。
3、避免负重
下肢石膏固定期间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禁止患肢完全承重。上肢石膏需用吊带悬托,避免提拉重物或剧烈挥动。过早负重可能导致骨折移位、石膏断裂,影响愈合。
4、定期复查
根据医嘱在固定后1周、2-4周进行X线复查,评估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若石膏出现松动、断裂或压迫性疼痛,需提前就诊。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复查间隔可能缩短至10-14天。
5、预防并发症
长期制动可能引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卧床患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出现石膏边缘皮肤溃烂、异常臭味或发热时,需警惕感染。
石膏固定期间应摄入高蛋白、高钙食物如牛奶、鱼肉、豆制品,促进骨痂形成。戒烟戒酒以避免血管收缩影响愈合。拆除石膏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热敷或物理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康复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初期避免跑跳等冲击性运动,定期随访至功能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