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做了肠套叠灌肠需要注意什么
宝宝肠套叠灌肠后需注意观察排便情况、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剧烈运动、监测体温变化、定期复查。肠套叠灌肠是治疗肠套叠的常见方法,通过灌入气体或液体使套叠的肠管复位。
1、观察排便情况
灌肠后宝宝可能出现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这是正常现象。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和颜色,若出现血便、黏液便或持续腹泻,应及时就医。灌肠后肠道功能需要时间恢复,排便异常可能提示复位不完全或肠道损伤。
2、保持饮食清淡
灌肠后6-8小时内应禁食,之后可逐渐恢复饮食。先从流质食物开始,如米汤、稀释的配方奶,再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避免高纤维、高糖或油腻食物,这些可能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的宝宝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自身饮食清淡。
3、避免剧烈运动
灌肠后24小时内应让宝宝多卧床休息,限制跑跳等剧烈活动。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肠管再次套叠或影响复位效果。家长可让宝宝进行安静的活动,如阅读或拼图,逐渐恢复日常活动需根据恢复情况决定。
4、监测体温变化
灌肠后需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5℃。体温超过38℃可能提示感染或肠穿孔等并发症。同时需观察宝宝精神状态,若出现嗜睡、烦躁或拒食,应及时就医检查。
5、定期复查
灌肠后1-2天内需复查超声确认复位效果,之后1周内需再次复查。肠套叠有复发可能,尤其常见于灌肠后72小时内。复查可及时发现复发迹象,必要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家长应严格按医嘱完成所有复查项目。
肠套叠灌肠后护理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家长需为宝宝准备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糊、蒸蛋等,少量多餐喂养。保持宝宝腹部温暖,避免受凉。注意观察宝宝哭闹、蜷缩身体等异常表现,这些可能是腹痛信号。严格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节点复查,不可因症状缓解而自行停止随访。若宝宝出现呕吐、腹胀或血便,需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