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抢救后心脏处于临界线咋回事
心脏骤停抢救后心脏处于临界线可能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原发心脏疾病未纠正、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心电监护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病因治疗、药物调整、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脏骤停后恢复血流可能导致心肌细胞钙超载和氧自由基爆发,引发心肌顿抑。此时心电监护常显示st段动态改变,肌钙蛋白轻度升高。需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注射液改善冠脉循环,联合注射用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必要时使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调节能量代谢。
2、电解质紊乱
抢救过程中的大量输液、利尿剂使用易导致血钾波动在3.0-3.5mmol/L临界值,诱发室性心律失常风险。典型表现为qt间期延长伴u波增高。需缓慢静脉补钾维持血钾在4.0mmol/L以上,同时监测血镁水平,可配合门冬氨酸钾镁片口服维持电解质平衡。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濒死体验导致交感-迷走神经调节失衡,表现为心率变异率降低和血压波动。动态心电图显示昼夜节律消失。可小剂量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控制心率,联合谷维素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脑干调节功能。
4、原发心脏疾病未纠正
若基础存在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即使恢复自主循环仍会反复出现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可发现血管狭窄超过75%,需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进行二级预防。
5、药物副作用
抢救使用的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可能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胺碘酮注射液蓄积会引起qt间期延长。此时需逐步替换为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控制心率,通过血液净化清除脂溶性药物,密切监测qtc间期变化。
患者需持续心电监护48-72小时,维持室温22-24℃避免寒战耗氧。康复期每日进行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心肺功能,饮食采用低钠高钾配方,限制液体入量在1500ml以内。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备好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