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做核磁共振能查出吗
脑肿瘤通常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查出。核磁共振成像对脑组织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诊断脑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核磁共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生成脑部详细图像,对软组织对比度优于CT检查。多数脑肿瘤在T1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部分肿瘤可出现明显强化。常见的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均可通过核磁共振检出,病灶形态多表现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占位,周围可见水肿带。对于微小病灶(直径小于5毫米),高场强核磁共振(3.0T及以上)的检出率更高。
少数情况下,某些低级别胶质瘤或弥漫性生长的肿瘤在常规核磁共振序列中可能显示不清。此时需要结合磁共振波谱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功能序列辅助诊断。部分位于颅底或后颅窝的肿瘤可能因骨骼伪影干扰而漏诊,需配合CT检查互补评估。对于钙化明显的肿瘤,核磁共振的敏感性可能低于CT。
建议疑似脑肿瘤患者尽早就医检查,医生会根据症状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方案。除核磁共振外,必要时可能需结合腰椎穿刺、病理活检等进一步明确诊断。检查前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体内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等患者应提前告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