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脱垂是什么病 输尿管脱垂的四种情况介绍
输尿管脱垂是指输尿管末端向膀胱内异常突出或下垂的病理状态,可分为先天性发育异常、膀胱出口梗阻、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医源性损伤四种情况。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缺陷可能导致输尿管壁肌层薄弱,表现为输尿管黏膜层向膀胱内膨出。此类患者多合并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等泌尿系统畸形,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确诊需通过膀胱镜或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轻度者可观察随访,严重者需行输尿管再植术等修复手术。
2、膀胱出口梗阻
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等疾病引起长期排尿阻力增加,膀胱内压力持续升高可迫使输尿管末端黏膜向膀胱内疝出。患者常伴有排尿踌躇、尿线变细等梗阻症状,可能继发肾积水。解除原发梗阻是关键,如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输尿管脱垂多可自行回纳。
3、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排尿时膀胱内异常高压使输尿管黏膜脱垂。典型表现为尿潴留合并充盈性尿失禁,需通过间歇导尿配合M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托特罗定片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行膀胱扩大术改善储尿功能。
4、医源性损伤
盆腔手术如子宫全切术可能损伤输尿管周围支持组织,或膀胱镜检查时器械牵拉导致输尿管黏膜撕裂。急性期可见血尿伴排尿疼痛,后期形成瘢痕挛缩可造成持续性脱垂。需根据损伤程度选择输尿管支架置入或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修复。
输尿管脱垂患者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便秘增加腹压,限制咖啡因摄入减少膀胱刺激。定期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发热、腰痛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以降低泌尿系统并发症风险。